居家保健DIY 輕鬆擺脫媽媽手、五十肩

【中時健康 黃筱雅卅台北報導】

  龍年掀起生子潮,也讓許多夫妻升格為新手爸媽,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,諸如餵奶、換尿布、洗澡、哄睡等。但許多父母在久抱小孩後,卻發現罹患了「媽媽手」。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陳怡孜醫師表示,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意指大拇指的伸拇指肌腱發炎,導致大拇指活動時會感到疼痛。
  陳怡孜醫師解釋,媽媽手是指位於手背橈側(拇指側)的支持帶出現增厚現象,壓迫到下方的伸拇指短肌腱與外展拇指長肌腱,並引起管道狹窄、管道兩端的肌腱與滑膜發炎腫脹,嚴重會造成肌腱滑動受限,或有粘黏情形,長期下來,甚至連抓、握等簡單動作的力氣都不足。

  民眾可透過自我檢測是否罹患媽媽手,陳怡孜醫師指出,如果大拇指下方靠近手腕有局部疼痛、大拇指伸展比「讚」的動作時感到疼痛、腫脹,嚴重還會有卡到「筋」的感覺。然而,媽媽手並非只有媽媽才會罹患的疾病,任何人只要過度使用「伸拇指肌腱」,都有可能發生。陳怡孜醫師表示,門診中有不少男性罹患媽媽手,常見患者為電腦3C族群,可能因工作或遊戲,長時間在鍵盤上打字,使得伸拇指肌腱長期過度使用而導致。

  其實,只要好好讓手部休息,不要過度使用拇指,媽媽手問題便可輕鬆改善。陳怡孜醫師也建議,應按時服用醫師提供的消炎止痛藥物,可緩解不適,並視情況配合電療和熱敷等復健。如果情況嚴重,建議至專業醫療院所局部注射消炎止痛針劑,施打後通常能改善八至九成。除了護具能預防保健,平常居家也能使用透氣膠帶在大拇指至肌腱處「紮貼」,可輔助固定發炎肌腱。另外,市面上也有腕部護具,可保護手腕,以減少腕部活動。

  除了媽媽手可能影響生活作息,骨科門診經常見到「五十肩」的患者。陳怡孜醫師指出,五十肩是「沾黏性關節囊炎」的俗稱,也常稱作「冰凍肩」,即為肩關節和關節囊發生慢性發炎、纖維化、血管周圍發炎而產生長時間反覆發炎的修補結果,目前醫學界無法確定病因,認為可能與長時間不活動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胸部手術傷害等有關,通常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分為三期,包括疼痛期、冰凍期及恢復期,治療方式有物理徒手治療、配合口服藥物等方法。

  陳怡孜醫師建議,「五十肩」患者,在居家可進行自我復健,運用「手部爬牆壁」的復健操,每日抬高幾公分,或請親友幫忙將手提高,便能使沾黏的部分分開。一般醫學文獻紀載中指出,雖然放任五十肩1至2年不積極治療也會康復,但鮮少人能忍耐這麼長的時間,醫師也不建議這麼做。因此,適當的治療與自我復健可縮短復原時間,早日恢復健康回到原有的生活品質。

【Box】媽媽手的紮貼小技巧 ─瀚群骨科蔡文基院長提供

1.準備好透氣膠帶,並讓手指比一個「讚」。
2.將紙膠由大拇指指尖為起點,往手腕方向貼一條紙膠
3.再用另外兩條膠帶交叉貼在第二步的膠帶上,完成!
4.貼完之後試著動動姆指,會感覺到皮膚同時被拉扯,韌帶也沒這麼痛囉。
(轉自中時健康)

馬上加入提姆正妹報報FB粉絲團,讓你掌握每日精選正妹。

【若本人不想被報導,請來信私訊,我們將儘速移除文章。】

提姆正妹報報Tiktok頻道正式上線囉!!
@timliao.beauty 提姆正妹報報特派員親自示範 怎麼夾娃娃才會有幸福的感覺


提姆正妹報報YouTube頻道正式上線囉!!